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意思: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是关于自然常识、社会常识和思维常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办法论,是世界观与办法论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2、二者最明显有什么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社会、思维三大范围的常见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是以局部范围的特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
3、其联系是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办法论的指导。
4、既要反对代替论,也要反对取消论。
3、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哪个决定哪个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规范。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规范。
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这是由哲学的性质特征和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的。
1、他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可以回避而需要回答的问题;
2、对它的解决决定着哲学派别的路线和方向;
3、它是所有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
4、他也是实路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包含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
1、在理论上对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规范,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规范。
2、在实践上,它可以指导大家自觉的处置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认识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意思: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义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一第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规范。但凡觉得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2、但凡觉得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派别和形态
1、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意思:
1、一元论倡导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是一定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有一个是第一性另一个是第二性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2、二元论不承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觉得思维和存在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靠的本原,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不彻底的哲学,最后倒向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意思及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倡导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靠物质。
1、朴素唯物主义觉得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进步来的。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觉得原子和原子的属性是世界的本原,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它有三个紧急缺点: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意思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倡导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觉得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靠精神。
1、主观唯心主义它们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致使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他们觉得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是先于人类,先于事物的,客观精神产生了万事万物。
A、现代西方哲学包含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
B、其实质都是唯心主义
C、大家对它的态度都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以上ABC三个选项是书中的内容。会出选择题。
4、唯心主义和存在的根源:
1、主观和客观相离别,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片面夸大主观,这是它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假如把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原因片面夸大,就产生主观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假如把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原因片面夸大,就产生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理论;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离别和对立是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
3、反动统治阶级的需如果它产生和存在的阶级根源。
5、辨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
1、古时候朴素辨证法;
2、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辨证法;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势必性简答
1、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高度进步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生产的阶级基础;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1、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在哲学,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不一样的认识。
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
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本质,精神和物质彼此独立平衡
不可知论——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不可知的
实证主义——本体论问题是哲学应予拒斥的形而上学的假问题
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唯物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才是正确靠谱的。
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不完备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自己正确地理解物质定义的办法论原则。他指出:“以前的所有唯物主义
物质定义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为基本的范畴,是建造全部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它对于物质定义的规定,自然也在我们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具备根本性的意义,对于这一意义,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第二,马哲对于物质定义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三,马哲的物质定义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
马哲对于物质定义的这一规定,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将它提升到现代唯物主义的水平。
3、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现在仍然有两个要紧的范围,长期成为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问题相抗衡的阵地。这两个范围是: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微观粒子运动。
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社会存在是由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与人所创造的生产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点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它的本质内容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法。社会存在具备客观实在性。
微观范围的客观实在性:
唯心主义——歪曲科学的收获,不承认微观世界的客观实在
马哲——自然科学在当代的所有收获都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的证实,微观世界是客观物质世界整个大系统的一个层次、一个组成部分,同宏观世界一样,具备客观实在性。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法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法
A、哲学运动观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1〉唯心主义和宗教——只存在精神的运动,或者是精神产生了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精神。
*“唯能论”的争论——一是倡导“能量是的实在和物质与精神的本原”;二是不是定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即主体。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运动是物质所固有些、贯彻一直的本质属性,觉得事物本来是不运动不变化,后来即使有所变化,也只不过因为外力的推进而引起数目上的增减和地方的移动。
*“宇宙热寂论”的争论——从终点上不承认世界的运动。觉得宇宙最后势必归于绝对静止。
〈3〉马哲——把运动理解为存在的根本方法,从物质和运动彼此统一的高度理解世界,坚持物质和运动彼此不可分割的看法。
B、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
〈1〉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事物进步、变化的泉源。夸大静止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势必致使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首要条件和条件。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势必致使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都是片面、错误的。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世界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任何事物的存在一直一个过程,运动都有肯定的速度。同时,事物运动的不同状况又以彼此存在的间隔长短、顺序先后表现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肯定的体积,活动都有肯定的范围。同时,任何事物与它并村的事物之间都各占肯定的地方和规模,表现着相互用途的关系。
唯心主义——不承认时间空间客观性
旧唯物主义——“绝对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关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和常见特质的看法,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时空本质的正确认识:
第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彼此不可离别。
第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表现为它们不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的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
第三,割裂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具体的、辨证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时空观上的一同特点。
3、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包括了对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及其运动变化的永恒性的一定,它觉得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辨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科学的进步不断地证实着时空的无限性。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科学已经证实物质不灭、水平和能量守恒与转化是物质世界的常见规律;二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扩展的。这两个基本事实为出发点和首要条件,势必引出物质运动和转化的无限性及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的无限性的结论。
唯物辩证法觉得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有限和无限不是彼此隔断、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由无数具体物质运动的有空所构成,并且通过各种有空的不断生灭、转化表现出来。一方面,无限要以有限为首要条件。其次,有限也要以无限为首要条件。任何有空都是无空的环节和部分,有限包括着无限。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成和提出
恩格斯第一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大家处置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所有活动所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所有哲学问题的首要条件和几春,并由此而形成了不一样的哲学派别与哲学形态。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也即——本体论问题。
2、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是不是是同一的,能否认识。也即——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中的认识论需要以本体论为首要条件和出发点。
总之,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具备本体论的意义和认识论的意义两个基本的方面。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
两大派别或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怎么样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是划分两大派别的规范。在哲学有所谓的二元论,觉得思维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体。二元论试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最后还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结局。
1、唯心主义:觉得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A:客观唯心主义觉得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时常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B: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中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是由这类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类主观精神的显现。势必致使唯我论。
2、唯物主义:总的特征是,一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在整个历,也有不一样的进步形态。按基本特点,大体可分为三种:
A:古时候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刚开始形态。基本特点——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探寻具备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B: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基本特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看法讲解世界,看布道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常见联系与变化进步或只承认机械的联系与运动。具备机械性与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进步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基本特点——有机统一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只看重理论讲解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进步的形态,科学性和革命性。
3、对两大派别的正确认识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从大体上看,唯心主义路线是不对的,唯物主义路线是正确的。但不可以只不过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阶级的根源、认识论根源。
4、对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两大派别。
对世界是如何存在的问题的回答——形成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看法。
第三节哲学的历史进步
1、哲学的经历
哲学这一独特的社会意识形式从萌芽到正式形成,历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真的的哲学是在人类进入文明年代、进入奴隶社会将来形成的。在每一个进步历史时期都交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古时候——唯物:德谟克利特辩证法:赫拉克利特
唯心:柏拉图形而上学:巴门尼德
欧洲中世纪——哲学成立神学的婢女,形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经院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唯物:哥白尼培根斯宾诺莎费尔巴哈
唯心: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
2、科学的分化与哲学的进步
哲学与科学的分化
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辨证的,既相互不同又相互联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一同点:二者一样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在实践经验的关系上,其不同的地方又是哲学比较间接、概括,具体科学比较直接、具体。除此,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常识源泉;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第一,哲学依靠于具体科学,是具体科学的进步推进了哲学的进步,给哲学提供了新的常识源泉。第二,具体科学的进步不能离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常识源泉的哲学,反过来又给予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一般办法论的指导。是哲学所特有些功能。
3、哲学的进步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是人类社会所特有些现象,对于人类自己的存活和进步具备根本性的意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创造和演进的产物,它又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对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起着不可或缺的制约和导向用途。二者的惯技事实上也就是哲学与其年代特点的关系。有如下内涵:
第一,哲学理论地把握文明创造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辩证法。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活的灵魂,就是这种辩证法的集中体现,它反过来又对于促进文明的创造和演进具备要紧的意义。
第二,哲学的批判推进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哲学的批判并非单纯的否定,而是同时包括着建设、创造,是破与立的统一。因此,哲学的自我批判和对文明诸形态的批判,才能对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起着积极的推进用途,并成为哲学与文明一同进步的机制。
第三,哲学为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提供指南。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的方向与进程,不能离开哲学的引导。
总之,哲学的进步同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是密切地联系在一块的。哲学是在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过程中,通过对肯定年代的文明创造活动及其成就的结晶的集中和提高而形成的,并作为文明的核心和灵魂而存在,反过来又对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起着促进、推进和引导有哪些用途。
=自学考试考试试题推荐=2025年十月天津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考试试题2025年4月天津自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2025年1月天津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考试试题2025年4月天津自学考试国际市场推广学考试试题2025年4月天津自学考试国际市场推广学考试试题2025年4月天津自学考试网络及其应用考试试题查询自学考试全部考试真题>>=自学考试文档推荐=甘肃2025年下半年自考考试时间安排(十月26日-十月27日)甘肃2025年下半年自学考试打印准考证时间公布 考试前十日开通打印入口甘肃兰州2025年下半年自考考试时间安排(十月26日-十月27日)甘肃兰州2025年下半年自学考试打印准考证时间公布 考试前十日开通打印入口甘肃白银2025年下半年自考考试时间安排(十月26日-十月27日)甘肃白银2025年下半年自学考试打印准考证时间公布 考试前十日开通打印入口查询自学考试全部文档 >>2025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docx立即下载Word好看的文档,便捷珍藏和打印(7303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